麵包屑導覽路徑

師父開示

我們是否想要過觀自在的生活

大悲恩師 上傳下鋒法師

今天利用共修後,仍有些許時間,師父就隨緣作一簡單的開示。開示什麼呢? ─ 〈我們是否想要過觀自在的生活?〉

提到“觀自在”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最喜歡講的“自由自在”,這個自在若依據佛教三藏經典來講,即來源於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之「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…」。而這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又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要精華、精髓、竅訣。佛陀宣說六百卷大般若經,就用了二十二年,幾乎是佛陀畢生講經弘法的一半時間。因此說三藏十二部經整個心要精華,總攝於大般若經中,而大般若心要竅訣則總攝於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。故由此推出,佛法究竟在談什麼呢?就是在談“觀自在生活的方法”。

我們無論學顯、學密,把三藏十二部經學完,其目標無非就是讓我們回到自在的生活,能自在的生活,就能自在的脫死;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有意義的宇宙人體生命科學。以佛法而言,就是離苦得樂,由凡轉聖,而廣度眾生自利利他的生活,這就是觀自在!

因為利他,觀自在菩薩又稱作觀世音菩薩,因為祂證入了自由自在!這又是個什麼樣的自由自在呢?即原本清淨廣大、平等包容一切的自性境地,故謂之自在;因此觀世音菩薩才能真正利益無邊的眾生。如果觀世音菩薩證到小乘的自在,就利益小乘根基的眾生;若證到大乘的自在,即能利益大乘根器的眾生;證到全然顯密圓融密乘的自在,則可利益法界一切如母眾生;就像大法王釋迦牟尼佛一樣,於法自在,所以佛陀祂可以廣度一切群生,故稱佛陀為三界、六道、九界之慈父。也就因為如此的不可思議,觀世音菩薩可以觀一切世音!觀聞眾生各個不同的祈禱與心音,以其不可思議「觀」的境界,依據眾生的心音而尋聲救苦。須以下士道而救度者,就以下士道四修法(念死無常、觀惡去苦、皈依三寶、明信業果)予以救度;對求解脫的中士道,則依其心境與根器,而以中士道的心要竅訣(四諦、十二因緣) 予以救度;而有的如母眾生,無量劫來的修持,其根基成熟,不光是自利,還能在此基礎之上,善巧的利他,這就是發起大乘菩薩利他心的音聲,觀世音菩薩在觀聞這樣的心音,並通過其大智慧觀照後,而施以大乘菩薩道的教授,即上士道的心要竅訣(修平等心、修菩提願心、六波羅密、四攝法);極少數從無始以來,由戒定慧三學而言,不違背誓言戒的這些眾生,其根基成熟並想即身獲得大成就得自在解脫,同時也發起想帶領其他有緣的眾生,能獲得各個相應的自在(如小學生、中學生、大學生…等),分別善巧以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來與眾結緣。像這些能即身獲得大成就,又願廣度眾生大能力的發心者,經觀世音菩薩觀聞這些世間極少數密乘根器的心音後,洞察其根器而施以密乘菩薩密法的教義。

而唯有達到觀自在的心境後,才能根據眾生心境而觀機施教;但有些人不具根器,怎麼辦呢?那就善巧的給予種下善根!所以就能在一座教法、一段開示、一個心要或一場傳法的過程中,只要與會的眾生,不限人道,還包括天上飛的鳥禽,或陸上的走獸,乃至六道眾生,無論身處何處,只要聽聞或念誦一座經文,在這些眾生的心海裡,皆已全然種下了從小學(下士道)到密乘根器的善根種子!由此可知,只有達到觀自在的境界,才能真正達到觀“世音”而利他。因此,觀自在菩薩從自利達到徹底的解脫,獲得自在佛果的境界,如在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中所云:「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…」,即達到究竟的彼岸!

所以,怎麼才能觀自在而觀“世音”的去利他呢?就必定要遠離顛倒夢想。又要如何才能遠離顛倒夢想呢?以〈心經〉而言,就依不同的境界,如人天乘境界者,要瞭解相應的無常空性;聲聞緣覺二乘的境界,則須瞭解人我空的空性,而不應有所執著,連二乘的四諦、十二因緣,都不該執著不放;如佛在《金剛經》中以“船筏喻"所言,都已過河了,就不要再把船筏背在身上,而是應該把船筏放下;所以叫做“無”,無者,沒有執著的意思。要無苦、無集、無滅、無道,即無四聖諦;不要再執著於四聖諦,把這船背在身上不放;放下、無執,才能無著,才能走得更遠,更上一層樓,才能穩速到逹到究竟彼岸。所以,心經中的此“無"不是“沒有”的意思,而是指不執著了!但前提是要達到相應的境界才能不執著,而非還沒過河(證到境界)就把船給捨棄了,那就可笑了!

所以佛法的世俗諦和勝義諦(二諦)都是圓融無礙的,怎麼推都推不翻它!從空性你推不翻,從世俗諦也推不翻;從緣起妙有推不翻,從空性自在也推不翻。真理就是如此!若是將“無”錯解成“沒有”,就違背了業果原則!因為若是以“沒有”解,那試問:「你怎麼解脫呢?」這樣就很難回答了!這也就是對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的不瞭解。所以〈心經〉深解可深至空性慧,達到盡虛空遍法界的自在大圓滿智慧;淺則從人乘開始,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眼觀色耳聽聲,比如說眼觀色,見到好吃的食物、看到美麗的花兒、漂亮的衣飾…等,這時候就要懂“少欲知止足”,瞭解這一切的美好是無常空性的!我們並不是將其說成沒有好的食物、沒有花、沒有好的衣服,那個就叫作“外道、邪見、偏見”。而是我們瞭解有這些美好的事物,但是它是緣起的顯現有、幻象有,並不是我們大腦裡獨立、實存不變那種執著觀念的有。所以我們否定的不是花、衣服、食物…等等宇宙萬物,而是否定對萬物執著的心念,將此堅固的執念擊垮消除,不再被牢固的執念繫縛,也就得解脫自在了。這是以人乘而言!

那要如何達到觀自在的生活呢?究竟而言,就是依〈心經〉而修,最後達到遠離顛倒夢想,連人天乘、聲聞緣覺乘、菩薩乘的這些對法的微細執著都要放下,才能獲得究竟圓滿。而我們又要如何達到〈心經〉所云的這些覺受呢?以我們法森寺的教法來講,就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修法,剛才說的〈心經〉是其中的一種修法。我們講〈心經〉,有兩個地方講過:第一種方式,以〈心經〉回遮法,在請法儀軌中所加列的〈心經〉;另一種宣說〈心經〉的方法,是在《顯密全圓菩提道次第攝修心要》的密乘道,講解進入密乘道次第的根器,其中深廣般若理就是以〈心經〉來闡述的。故觀自在就是指觀甚深的空性,證悟了自己盡虛空遍法界的空性慧。若依現今三寶弟子所熟悉的說法就是本自清淨、廣大遍一切的佛性;以禪宗來講,就是自性;以淨土法門而言,就是我們的自心淨土、自性淨土。在這種境界下,你就能度一切苦厄,這就是觀“世音”而度一切眾生。因為你自己也曾經歷這些苦惱,也從中了知如何解脫獲得自在,為利他故,所以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去度化不同根器的眾生,應以何身得度者,觀其根器、音聲而度化之,這就如同觀世音菩薩,以大智慧大慈悲的廣利群生。

我們要得到觀自在的生活,並能觀“世音”的利他,也要這樣去修持!那如是依〈心經〉而修,行不行?行!那依今天觀誦的《放生儀軌》而修,行不行?肯定行!現在考一下,我們的《放生儀軌》,是以哪位菩薩為主要的本尊而緣起的?大家都能回答:觀世音菩薩。因為《放生儀軌》這座儀軌的經體,第一句就提出「南無古魯洛格學日阿雅  敬禮觀音大悲尊」。因此,我們依觀世音菩薩達到觀自在,早就成佛的境界,一聽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就能得以解脫,其加持力不可思議!所以本儀軌是以觀世音菩薩本尊緣起而修的,這也證明瞭這一點!

以此類推,我們法森寺所傳授的任一座儀軌,都是在教導如何過觀“世音”利他的生活,讓自己如何過觀自在的生活!好!這些似乎有點抽象,那我們講簡單一點的,就回到日常生活中,以觀世音菩薩為例,祂是獲得觀自在了,那其他獲得大成就的諸佛,是不是也一樣觀自在呢?都是觀自在了!由此得出一個結論,一切聖者都在不同程度有觀自在的生活境界,那我們這些凡夫,像愚僧傳鋒,那就不觀自在了!觀自己在不在? 沒辦法在!隨時都會跑掉的!我們凡夫要觀他才能在,要觀待依賴其他事物才能自在;觀者,即是觀照。我們細細來思維觀照一下,是不是要依他才能存在呢?譬如說,做妻子的要依附丈夫,才能覺得自己的在;有了小孩後,要依兒女才覺得在;上有父母,才覺得自己的在;同理,作先生的亦然。由此可知,我們是“觀他在",觀一切的外緣條件要具足、要滿足我,我才覺得我自在了!而實際上不是自在,是自己迷失了!我們的心被境轉了。心能轉境則觀自在,心被境轉則為觀他在!當自己迷失而不在,即自己本有的佛性被遮蓋了!自己的佛性被遮蓋,又怎能觀“世音”而尋聲救苦呢?就不可能去幫助他人。如同自己不會開車,就不能教他人開車;自己不懂使用電腦,連turn on都不會,那你要教他人操作電腦,是不可能的事兒!又像自己不會游泳,卻對他人說如果落水,我會來救你!一旦他人真落水時,求救音聲連嗓子都喊破了,幾乎到了快滅頂,你還是無法予以救渡!這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沒得自在,還要時時刻刻觀待他緣而在,這實際上就是自己已迷失了!

我們法森寺教導大家要過觀自在的生活,並不是說要大家不依妻子先生、父母兒女,乃至世間萬物;是說純依這些外緣而忘了自己作主,那就不自在了!應該是要想想,假設沒了這些外緣,我能否自在?譬如說,離開醫護人員時,我能否依照上師所教授的方法,身得安康,心得安寧?若能,那麼你就自在了!但師父有沒說不需要醫師,不需要護士?師父從來沒講過這句話!是說除了醫護人員外,自己又能自主護理,不是更好更周全嗎?因為很多時候,醫護人員我們是無法依的,甚至父母、兒女都不可依的,事實如此!例如當我們往生的時候,這一切的萬物都不能讓我們依靠,因為觀他是無法讓我們自在解脫,更無可依存的!所以我們當下何不能在有父母兒女、妻子先生,親朋好友、六親眷屬,乃至宇宙萬物這些外緣可依的時候,趕快達到自主自在呢?是這個意思!

更況即使已得醫師護士救助,他們還是再再叮囑三分治七分養,七分休養要靠自己,最終才能祛病痊癒而得安康自在!再譬如,若家中先生連吃飯洗衣做清潔,都要靠妻子一一做好才歡喜自在。那一旦妻子有事外出一天或多天,甚或生病時,先生自己不會烹飪連吃飯都焦愁了!如何能談得上自在,更談不上助益妻子而利她了!同理,妻子亦復如是。反之,若夫妻都學會了觀自在的生活,則更能自利利他,互相助益,令家庭氛圍更加融洽,全家合樂融融。同理,以此例觀自在的生活,推展至企事業單位工作,社會人際關係交往,世界國際事務共洽,則定能更趨於良性循環的。

師父教你們的佛法,就是要如何達到觀自在的生活,而法森寺最最確切的就是要教會你們過觀自在的生活!有哪些能讓我們得自在呢?那師父就要問了,今天早上醒來,梳法用了嗎?八虛拍打作了嗎?十六式或二十六式的養身功練了嗎?這段疫情期間,養生茶飲喝了沒?這些等等的醫方明,都是在培訓我們觀自在的生活,而不僅僅觀他才在的生活;就在培養我們心能轉境的生活,而非心被境轉的生活。所以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云:「…遠離顛倒夢想…」。如果我們就隨波逐流,跟著世間的凡夫眾生一樣顛倒,一起作夢,還盡其所能的把這個夢想吹噓得無比完美;要知道,再美好的夢,它畢竟是虛幻的!就像在夢裡什麼都有,美食、豪宅、名車,樣樣不缺;可當夢醒時,只留有嘴邊的口水而已。如同我們在牆上畫一個大餅,它必定不能充饑!畫餅充饑是虛幻的!

所以,眾菩薩一定要遠離顛倒夢想,更不能隨波逐流!因為這些如母眾生的世間法,是顛倒、是執著、是流轉的!你若要不流轉生死,不跟他們一樣受苦 ─ 在病的時候不得自在,在面臨死亡不得自在,而心生徬徨恐懼、害怕;那麼從現在,就要努力的去實踐師父傳授給你們的方法,達到在生的時候,就能觀自在而不是觀他在;那當你往生的時候,一定能駕輕就熟,灑脫面對死亡而解脫自在!因為時間有限,就僅作以上簡略的開示,師父希望你們把傳承的醫方明及內明,都能一一的用起來,讓自己心能轉境,不隨波逐流,遠離顛倒夢想,能過著觀自在的生活,而非僅僅觀他在,依妻子、先生、兒女、父母、六親眷屬,乃至國土、宇宙萬物才能在!最後得出結論,實際上,這宇宙萬物還是你自心心性的變化,所以,我們不能背覺合塵,捨本逐末,這樣我們才能得以自在!

以上是對《我們是否想要過觀自在的生活》,一個簡單的開示,希望對大家能有所提醒及裨益!阿彌陀佛!

 

文宣組  沐手恭錄  2022/06/10

更多部落格條目

師父開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