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指示要細觀闡述如何修「心淨則土淨」,這課題廣大且深細,只能嘗試著自我剖析将了解到的一些不成熟思維記錄,祈師斧正。
1. 首先由苦痛中認知自己有身心障礙的病,從而依自己過去世的等流果去尋找醫王求良藥。
- 我的等流果是佛法,故依顯密擇師十德去尋找具緣的醫王。
- 根本上師是我的醫王,上師五明俱足授我身心健康良藥,內容豐富:內明、因明、醫方明、聲明、工巧明均含概。
- 深信上師是我生生世世直至菩提的依怙主,願依教奉行。但受多生累劫乃至今生不善惡習的纏縛,履戰履敗難恆持奉行,故淨障集資,上供下施及發露懺悔是改善習氣的良方。
2. 聞得了良藥方後,如理作意正樂思良藥的功效及正確服用除病的方法。正思維的方法:依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、密乘道「讀誦解」上師的教授,將師所授義理轉變成自己的理趣。
- 下士道:
- 念死無常:生為因而死為果,有情定死無定期,人我二執需當除,無住生心歸極樂。
- 觀悪趣苦:三惡道苦難言盡,自無主宰隨業牽,長劫重苦盼救拔,因微果著慎畏因。
- 皈依三寶:不惱不害於眾生,直至菩提永皈依,於諸眾生發宏願,守護皈戒如愛命;
常念三寶勝功德,恩德無邊應供養,三寶最勝福德田,外內供養集資糧。
- 明信業果:五果四報因果律,三世不異其真理,十方共遵其軌則,智者善觀業可轉,
依律現行拔除力,對治事懺法有六,不再造惡防護力,依止三寶息諸惡,
四力事懺及理懺,了達真空滅罪根,世人執虛妄邪見,行樂福盡橫逆生。
- 中士道:
- 苦集滅道:知苦無常空無我,斷集無明業苦緣,慕滅解脫妙善生,修道品成辦定獲。
- 十二因緣:無明業行前二際,識名色六根觸受,愛取有乃中八據,後際有二生老死,
三煩惱無明愛取,二業行有餘七果,六道輪回生死流,聲緣逆修凡轉聖。
- 上士道:
- 修平等捨心:怨親不定無我觀,自他易地恆安樂,成佛悲田乃父母,眾生等皆如母想。
- 修菩提願心:發心證果應常繼,知母念恩當報恩,悲慈增上菩提心,七重因果次第修。
- 六波羅密: 布施除貪人我執,持戒防非止毀犯,安忍息嗔恚嫉妒, 精進無間破懈怠,
靜慮不被外境轉,深廣般若空性慧。
- 四攝:布施意在攝受他,心悅成就聞法器;愛語除無知斷疑,依正法語非媚言;
利行令實修法義,教眾勤勞多方引;同事自能行精進,調人先要勤調已。
- 密乘道:
菩提願心戒為基,學習深廣二教理,加持空理分證得,師德求全無開許,
依止如法通顯密,次第三密事精能,事師如佛悉地證,穩速現證定成佛,
具戒勤修發願者,自他內外魔陣中,必勝速成滅魔軍,娑婆土淨三身證。
3. 思惟解悟後要依戒定慧三學修證:
- 如何依戒而修:「於佛所制不造作」
依自身根器相應的三皈五戒、八關齋戒、菩薩戒、密乘戒如法受戒並循序學修行持。。
- 如何由戒生定:「身語意業不倒轉」
一切如法教,三業常恭敬,坐禪及誦經,勸助作福等,廣開湼槃路,
閉三惡道門,增長正業行,不再造惡業,煩惱無由生,身心得安定。
- 如何由定發慧:「佛令修行勤精進」
既然諸悪已莫作,更進眾善皆奉行,自淨其意空性慧,諸法因緣和合生。
4· 結語:
凡夫雜染心,西方路迢遙,縱使得加持,去往極樂剎,亦難心安住,瞬間返堪忍;
聖者心清淨,壇城本自具,西方自心顯,無來亦無去,倒境皆作止,娑婆即淨土。